本文目录一览:
iPhone13曝光,13又加了什么黑科技?
不可否认,苹果手机的流畅性和抗卡顿比Android手机要好,但是服务应用程序存在滞后性,这也可以粗略地认为是国外设备本地化体验不足的结果。iPhone13曝光,让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黑科技吧。iPhone 13将使用支持120Hz最大刷新率的LTPO自适应刷新率OLED屏幕。通过屏幕显示功能,可以为用户提供相关信息,例如时间,电池充电和通知。这个功能怎么说?它应该被认为是一种相对无味的功能,它对用户的帮助相对较小,并且存在一定的“烧屏”隐患。手机的字体和图片样式较少。如果要实现个性化的显示效果,则需要购买其他子图片和不同风格的图片。对于用户而言,这不是一个好消息,但是Apple可以再次获得该服务的利润。
iPhone 13高端版本将升级为后置四相机+激光雷达扫描仪,这将大大改善相机。目前,已经公开了这四款相机的硬件参数供参考:6400万广角+ 4000万远摄+ 6400万超宽屏镜头+ 4000万超广角镜头。硬件上的像素升级可以与Apple的算法配合使用,我期待这次相机的升级。
在iPhone 13上,苹果将尝试磁性充电方案,以摆脱对iPhone的闪电接口。很多网友可能会说:在Android阵营有些手机也使用这一解决方案,并没有什么期待。想告诉大家的是:苹果让许多创新之前,它会使许多尝试,比如高刷新率,如面部识别等磁性充电也不例外。这种智能接口已经在iPad上临测试了几代。它不但可以实现磁性充电,而且还支持更多的配件,使得iPhone的功能更加丰富实用,可以大大提高iPhone的竞争力和用户体验。
iPhone 13系列在电池续航能力方面可能拥有黑科技。他预测iPhone 13系列有望成为苹果首款采用电池软板技术的iPhone机型。所谓的电池软板意味着手机不再使用传统的硬印刷电路板,而是更换了全新的柔性电路板。可以理解的是,该电路板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制成各种形状,这更有利于产品内部空间的利用。并配备柔性电路板可以增加电池容量。
纳粹的10大疯狂黑科技
古斯塔夫巨炮:希特勒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作为一个步兵的他深知大炮的威力,于是在他成为纳粹元首后向德国工程师发布一道命令,要求他们设计出一种“超级大炮”,于是古斯塔夫巨炮诞生了。战争结束后,“希特勒大炮”成为了美军的战利品。
卡尔臼炮:二战爆发前,德军为了突破法军的马奇诺防线绞尽脑计,于是600毫米Karl“卡尔”重型臼炮孕育而生,它拥有600毫米的巨大口径,是人类战争历史上建造的最大口径的重型臼炮。
卡尔臼炮只参加过两次战役和一次战斗,分别是塞瓦斯托波尔攻坚战、镇压华沙起义和1945年4月11柏林以南的一次战斗,德军给它非常高的评价,可惜并未能挽救西山日下的德军。二战期间一共制造了六门卡尔臼炮。图为1944年卡尔臼炮被用于镇压华沙起义。
纳粹UFO:纳粹飞碟并非空穴来风,早在1940年末,纳粹德国成立“爆破手研究室-13”的秘密机构,这里汇聚了第三帝国最杰出、优秀的科学家与工程师,专门用来研究各种飞行器,其中就包括被称之为纳粹UFO的“别隆采圆盘”,据说在1943年盟军对德国的一次轰炸中就目击到了“奇怪的圆盘”。
V2导弹:众所周知,德国海军远弱于英国,但德国并没有放弃对英国施加压力。战争后期,为了迫使英国投降,德国纳粹的V2火箭呼啸飞越英伦海峡轰炸伦敦,虽然V2对英国的实质损害不大,可对伦敦民众留下了巨大阴影。战争结束后,德国的导弹科技被苏美两国瓜分,手疾眼快的美国人受益最大,占了火箭科技的上风,在1946年把V2导弹发射到了太空上。
鼠式坦克:不知道为什么,纳粹对大物件情有独钟,无论是武器还是文物,在他们眼中多是越大越好,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鼠试坦克”,鼠式坦克12.14米,3.67米宽和3.66米高,重达188吨,武器包括两门火炮,遗憾的是它并未出现在战场上。
死亡射线:图为一台X射线武器的原型机,在纳粹帝国灭亡后被美军缴获。早在上世纪30年代,纳粹科学家就开始研究发粒子加速器,通过它来发射X射线杀伤敌军。
V-3巨炮:二战期间,德国研发的“古斯塔夫巨炮”已经让世人汗颜,但纳粹研究的V3超级火炮更为惊人,该炮的炮身长达150 米,口径为150 毫米。建设于法国的地下的隧道内,炮管固定,不能转向,瞄准伦敦。它是一种多级火炮,在主炮管的两旁有很多横真的短管。
1943年V-3巨炮被英美空军发现,先后派出3支轰炸集群才将其摧毁。直到占领法国之后盟军才知道这一种大杀器的存在。
Go-229战斗轰炸机: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创下了人类武器史上许多第一,其中就包括了第一架无尾飞翼喷气式战斗轰炸机德国Ho-229试验战斗/轰炸机。
图为专门研制的Go-229战斗轰炸机飞行服,看起来非常像如今的太空服,1945年4月14日,美军攻占戈达公司位于弗雷德里奇斯洛达的工厂,20架Go-229同生产线和生产资料落入美军手中,直到如今不少人认为德国的Ho-229喷气式战斗轰炸机是美国B-2轰炸机的前身。
纳粹太阳炮:如今最尖端的太空武器莫过于“上帝之杖”,这是一种威力堪比核武器的天基动能武器,可早在二战前,德国方面就计划建造一款特殊的太空武器用于焚毁敌方的城市。它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名字也极具科幻色彩——太阳炮!
图为在“太阳炮”上建造的太空港以及停靠在太空港内的运载火箭,还好不过,二战火箭科技处于萌芽阶段,纳粹德国耗费大量资源,仅研发出载弹量1吨的V-2弹道导弹,靠它来发射必须部署至高层轨道的太阳炮是痴人说梦。
本田的黑科技又来了 摩托车自动驾驶专利被曝光
自适应巡航控制是2021年摩托车上的关键新技术之一,但是基于雷达的技术只是增加自主性的垫脚石。现在,本田正在研究可提供转向辅助以及自动加速和制动的自动驾驶系统。
自动驾驶技术在汽车系统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现代汽车中的“驾驶员辅助”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就在上周,特斯拉开始对其“全自动驾驶”技术进行Beta测试,该技术旨在让其汽车能够在驾驶员充当监督安全网的情况下进行整个旅程,而不是直接控制,并拥有大量当前的现代汽车具有“车道辅助”系统和自适应巡航系统,有效地使它们能够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而无需驾驶员参与。在允许真正的自动驾驶汽车在没有人工监督的情况下在道路上行驶之前,有一些法律漏洞需要解决,但是毫无疑问,这是大的发展的方向。
2021年,摩托车朝着同一个发展方向迈出了第一步,博世的雷达辅助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出现在杜卡迪的Multistrada V4上,并且也是宝马2021款 R1250RT的一个选装配置。该系统与前方车辆保持恒定距离,接合时自动控制油门和制动器以保持间隙,即使交通速度变化也是如此。KTM和Kawasaki也已经签署使用该技术,不久之后就会变成一个高端摩托车上比较普遍的安全配置。
本田一直喜欢探索高科技先驱,也是摩托车行业“黑科技的缔造者”,但本田通常的作法是开发自己的内部系统,而不是从他人那里购买。因此,看到本田自己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专利申请就不足为奇了。令人惊讶的是,最新设计还包括转向辅助系统,本田的这套系统,摄像头可监控骑手的位置以及前方道路,链传动系统允许伺服机构移动转向。
该专利文件显示了一种伺服电机,该电机安装在转向头后面,并通过链条将其连接到摩托车的前叉。在正常情况下,电动机的作用有点像自适应转向阻尼器,有助于防止或控制不必要的甩头,但该专利还建议,它可以使摩托车本身转向,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改变车道时。本田已经在其Riding Assist和Riding Assist-E原型车中证明了,可以使用自动转向系统制造自动平衡摩托车,因此该技术是真实世界,而不仅仅是想象出来的。
本田用德语编写的专利申请,显示了摩托车如何自动绕过障碍物并遵循卫星导航方向。这个想法是通过雷达,摄像头或同时使用这两者来进行自适应巡航控制,以监视前方的交通情况,并使用计算机来操作制动器和油门,并在交通速度变化时保持安全距离。但是增加的转向控制意味着摩托车还可以自动改变车道,甚至遵循卫星导航指令,例如在没有骑手帮助的情况下将高速公路留在选定的路口。转向助力器还可以自动将转向输入应用于逆风,甚至辅助紧急情况,并与牵引力控制和ABS配合使用,以防止碰撞。
当然,这样的控制水平赋予了摩托车计算机前所未有的责任,并且人们强烈希望确保不被滥用。引入功能越来越强大的半自动系统的汽车制造商正越来越多地添加驾驶员监控摄像头,以确保即使在汽车正在操作控制装置时,控制处的人也保持警觉和警惕,本田的专利也提出了类似的想法。该文档在摩托车的仪表板中显示了一个摄像头,它指向骑车人的头部,而在尾部单元中的另一个摄像头则指向骑车人的背部。这个想法是监视您的骑行姿势并将数据添加到组合中-帮助摩托车确定您是否机警,并帮助确定操作的输入是有意还是无意。
显然,要在现实世界中使用任何类型的摩托车车道辅助系统还需要数年去实践,但很明显自动驾驶技术的风向是正确的。尽管将控制权交给计算机的想法可能很吓人,但只要技术能够可靠地运行,它就可以消除长时间的高速公路出行带来的精神压力,同时当您发现更多有趣的道路时仍可以自己完全控制。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领域有哪些黑科技?
一、生物识别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指纹解锁、人脸支付已经习以为常,这些技术也逐渐被应用到汽车上。早在2018年,就有车企宣布将会推出装载了指纹识别的汽车。未来,将有更多的生物识别技术被应用到汽车上,比如,可以通过眼球识别判断司机是否有疲劳驾驶,通过芯片检测是否存在酒驾现象。或许,这些从未和汽车联想在一起过的生物、医疗技术将大大提高我们的驾乘安全度。
二、手势控制技术。
目前,汽车上常见的交互方式主要是触摸屏和语音,但仍旧有更多的交互方式有待被开发出来,从而让我们有更加自然、顺畅的交互体验。例如,手势识别就是其中之一,汽车可以通过识别手势完成调节音量、开关雨刷器等功能,简单动动手就能在车内控制多种功能,是不是很方便呢?
三、脑控技术
。通过检测脑电波来探测你的思想和情绪,听起来好像还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但其实这种“读心术”已经在研发当中。检测芯片与头皮直接接触后可以检测出你的情绪波动,然后根据心情匹配合适的音乐,甚至可以通过脑电波去控制无人机。未来,可能真的很多事光靠想就能完成了。
HUD
HUD 也就是平视显示器,最早出现在军用飞机上,飞行员不需要低头就可以看到重要数据。挪用到汽车上也是同理,我们曾有听过司机在开车过程中因为使用手机或者看导航导致分心,没能及时应对道路上的突发情况,最后导致了交通事故。四、而HUD技术将重要信息都显示在挡风玻璃前,司机在开车过程中甚至能将现实路况与屏幕上的导航信息相结合,安全度大大提升。
智能互联
车联网的诞生标志着传统汽车终于开始拥抱互联网,通过车联网技术我们可以在线听歌、获取信息,许多手机上的APP也登陆到了汽车上。车车互联也是正在探索的方向之一,或许车和车直接交流也将实现,你的车比你更快知道同伴的信息、前方的路况,这是不是很神奇呢?
自我修复清洁
车子内外部的清洁及保养一直是广大司机们的重要工作。底盘容易沾染污泥,内部容易沾染污渍,对爱车之人来说在车内吃东西更是大忌。然而,一种神奇的超疏水涂料可以保护汽车,防水防灰,轻轻一擦就能把污渍都清理干净。日本科学家发现了能够自我修复的材料,如果有裂痕只要用手按压一会就会和好如初,让我们期待这些神奇的技术也可以出现在我们的爱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