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9·18中国红客联盟攻击日本网络事件的事件简介
- 2、河南黑客进入国家机关后台网干了什么惊天大事?
- 3、Amongus中的黑客是否存在?
- 4、黑客会泄露别人隐私吗?
- 5、最近有个新的黑客组织叫CLAY,是真的吗?
9·18中国红客联盟攻击日本网络事件的事件简介
内地最大的黑客组织「中国红客联盟」昨日发 布「攻击公告」,声称昨日起至18日攻击日本各级政府网站。有消息称,中国黑客将在9月18日当天将发起最大规模攻击,既为宣泄对撞船事件的不满,也是藉此提醒国人毋忘「918国耻日」。1931年9月18日,日军侵略中国东三省。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已纷纷返回校园,有学者称,近日事件不断升温,「难以排除有人突然冲出校门抗议,引发各地大学生效彷。
“中国红客联盟”,由牵头。该组织在之众,成员中有商人、学生、教师、从事网络安全工作的人。
2001年4月,中美撞机事件后,美国黑客突然在4月底开始攻击中国网站。同年5月1日凌晨,“中国红客联盟”率8万之众联合中国“黑客联盟”、中国“鹰派”等黑客组织开始对美国黑客进行报复性攻击,袭击目标中包括白宫网站。
据称“中国红客曾率众先后六次较大规模地对抗外国黑客”
2012年9月10日下午本政府在首相官邸举行了全体内阁成员会议,决定从“岛主”手中以20.5亿日元(约合1.7亿元人民币)“购买”钓鱼岛,并敲定钓鱼岛“国有化”方针。
日本政府10日当天已正式决定实施钓鱼岛“国有化”方针。内阁官房长官藤村修在10日傍晚举行的记者会上证实,“政府已经与‘岛主’就签署买卖合同商量妥当” 。
另据日本新闻网10日透露,日首相野田佳彦10日下午亲自主持了“有关钓鱼岛问题全体内阁专门会议”。除野田外,内阁官房长官藤村修、外相玄叶光一郎、国土交通相羽田雄一郎、财务相安住淳等也出席了会议。
会议决定,日本政府从国库中拨出20.5亿日元用于从“岛主”栗原家族手中“购买”钓鱼岛,并最快于11日与栗原家族签署“买卖合同”,以尽快完成“国有化手续”。
野田在会上表示,日本政府之所以要采取“购岛”行动,“是为了更加地对岛屿实施平稳且安定的管理”。这一举动严重损坏了中日关系,中方作出强烈反对。然而,日本却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所造成的后果,毅然在9.11日通过所谓的购买将钓鱼岛“国有化”。此番行为激怒了亿万中国人,中国国内掀起了抗日、抵制日货的高潮。
9月15日,假红客联盟就有自发或有组织的攻击日本各政府机关网站。至9.18日前夕,日本首相府邸发出紧急通知令,预防中国红客在9.18之际攻击日本互联网行业。然而,日本的预防没有抵住中国红客的尖锐攻击,包括日本最高人民法院在内的众多日本官方网站均被攻陷,网站一打开就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河南黑客进入国家机关后台网干了什么惊天大事?
2018年1月14日透露,经过警方缜密研判,邢台市公安局网安支队联合宁晋县局成功破获一起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案,抓获犯罪嫌疑人赵某朝(20岁,河北宁晋人)、何某正(36岁,山东日照人)、王某润(28岁,北京西城区人)3人。目前,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刑拘,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当中。
2017年,邢台市公安局网安支队通过线索分析研判发现,宁晋县大曹庄乡赵某朝有从事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违法犯罪行为。遂指定宁晋县公安局网安大队立案侦察。
经查,2017年7月至8月期间,赵某朝受何某正雇佣,伙同王某润入侵河南省某政府网站,并多次进入网站数据库添加二级建造师信息,同时在线下伪造相应证件从中获利。
掌握相关线索后,邢台市、宁晋县两级公安机关迅速展开侦查,侦查期间,办案民警远赴广东、浙江、山东、河南、北京等5省、市开展调查取证工作。经办案民警缜密侦查,2017年12月,办案民警先后在宁晋县大曹庄乡、山东省日照市、北京市丰台区将犯罪嫌疑人赵某朝、何某正、王某润抓获。
经审讯查明,2017年七八月份,犯罪嫌疑人何某正为获取高额利益,通过互联网雇佣犯罪嫌疑人赵某朝、王某润进攻河南某部门官方网站,并将多人身份信息添加到该网站后台,同时在线下伪造相应证件,并将证件非法交易给他人,从中非法获利8万余元。
目前,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宁晋县公安局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当中。
Amongus中的黑客是否存在?
存在。Amongus的黑客现象是因为游戏延迟或者游戏bug导致,属于意外情况。AmongUs是由美国游戏工作室InnerSloth开发和发行的在线多人社交推论游戏,于2018年6月15日发布。
黑客会泄露别人隐私吗?
据了解,隐私是“不愿告人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私事”。有人说在大数据信息时代,我们的隐私在“裸奔”,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为什么在信息技术越发达的时代,我们的隐私越容易被泄露?
李炼: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家的隐私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们的各类数据(特别是隐私数据)因成为容易变现的工具而引起众多正规服务商和灰黑产业的广泛关注;第二,互联网使得我们的隐私传播愈发迅速,使得隐私数据泄露的范围和影响日益增加。随着恶意程序、各类钓鱼和欺诈层出不穷,黑客攻击和大规模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让很多人成为了这些事件的直接的受害者,网络隐私泄露问题也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和社会热议的话题。各类隐私泄露事件频发,也让许多人产生了“我们的隐私在裸奔”的担忧。
信息技术的发达表现在信息技术与各个行业的融合日益加深,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网络终端和应用延伸至每个人手里,这相当于为数据的泄露开辟了更多的潜在通道,不易防范。而技术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带给大家便利的同时,往往由于政府监管和相关安全技术的滞后,更易造成用户隐私数据的大范围、更大危害的泄露。例如,当前5G技术比4G快数百倍,如果一个电商网站遭到黑客攻击,短短几秒就会造成用户信息、交易信息的被盗和泄露,造成的损失也是十分严重的。
记者:从技术层面看,隐私泄露和网络安全有什么联系?常见的网络安全漏洞有哪些?
李炼:从技术层面看,隐私泄露可分为两种,主动型泄露与被动型泄露,都与网络安全级别不够有关。主动型泄露是用户安装了一些恶意软件,这些应用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隐私信息如设备注册地、用户SMS、图片等信息。被动型泄露是指正规软件中可能存在安全漏洞,黑客可利用该漏洞获取用户的数据。通过静态分析等方法检测漏洞以及恶意软件,提高网络安全等级,可有效地规避隐私泄露。
常见的网络安全漏洞有很多,美国国土安全局(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Cybersecurity and Infrastructure Security Agency)在2006年列举了一个分类的CWE列表,被广泛采用。我国信息安全漏洞库(CNNVD)最新一期安全漏洞周报(515期)也采用了这个分类。此外影响较大的还有对web 应用的OWASP(开发Web应用安全项目)分类。多种漏洞都可能导致隐私泄露,例如较多跨站脚本注入、SQL注入类漏洞,这些漏洞可能被黑客利用,输入恶意代码从而可以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或权限,造成用户信息泄露。
记者:许多组织、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并窃取公民隐私信息数据,做非法用途。黑客们是如何通过互联网窃取公民隐私数据的?近年来黑客的攻击行为有什么新变化和新趋势?
李炼:黑客一方面可以通过钓鱼等手法诱导用户安装恶意软件从而窃取隐私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攻击在线平台,通过平台上的漏洞窃取平台上大量存储的隐私信息。例如12306网站漏洞危机、某连锁酒店5亿条开房信息被泄露等。
近年来黑客的攻击行为变得更加地自动化、组织化,例如MageCart组织在2018-2019年即组织了针对电商平台包括TicketMaster、 British Airways、新蛋网等近十次大规模攻击。再者,网络上流传的攻击工具越来越多,这些攻击工具能够对网页、软件的漏洞扫描分类,以便开展针对性的攻击,黑客本身的技术门槛逐渐下降。这意味着对黑客的防御再也不能寄希望于对方找不到漏洞,而在于要比黑客先一步找出漏洞并修复它。
最近有个新的黑客组织叫CLAY,是真的吗?
CLAY这个名字,应该是源于《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这部电影他们估计刚出来的吧,之前没怎么听说过。Leader听说叫马克思,我直接好家伙,这些名字直接照搬电影,不过也正常,用代号嘛,匿名性更强。之前渗透过几个小站,提权webshell,发现目录里面有一个 CLAY黑盒测试报告. txt,我直接一惊,这竟然是二手的。最重要的是我看报告里写,“我们并未查看,窃取,修改任何数据,请见谅”这种非授权黑盒测试我也是第一次见。听说他们还有0day,就很那个。这种组织,我挺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