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为什么电影《黑客帝国》系列评价很高?
- 2、黑客帝国的几个问题:
- 3、谁对《黑客帝国》感兴趣,谈一谈你对其中的思想的认识?
- 4、请问大家看过电影“黑客帝国”和“功夫”的,你们觉不觉得周星驰的“功夫”好像都在模仿它?
为什么电影《黑客帝国》系列评价很高?
电影《黑客帝国》系列能够得到好评,不只是因为影片有宏伟壮观、刺激人心的特效视觉体验,更多的是可以激发人类对于未来世界的想象力,编制思维新颖独特,尽管好几刷依然能够经得起推敲,使人回味无穷,算得上非常成功的商业娱乐片。该影片故事内容丰富曲折,却也很清晰直接,其中大胆融入多样化元素,并非一锅大杂烩,反而创造出一番“美味佳肴,有震撼也不失情感基线,可以大到惊心动魄的阵势,小到温情细腻,同时兼具,很完整的一部科幻片。
首先,观众如果能被一部科幻电影所折服,毫无疑问重点在于其特效处理,电影《黑客帝国》系列很完美做到了这一点。影片中技术过硬的特效处理,外加背景音乐给予观众的震撼融为一体,无论是对于人类刻画,反派机器刻画,还是现实世界与虚拟程序之间的穿插,都几乎达到了完美,格斗场面使人热血沸腾,给予观众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电影《黑客帝国》是美国1999年出品的科幻剧作,在90年代时期,该片绝对算得上超前之作了,其中特效就是放在如今,依然不失气势,作为一部科幻商业片,《黑客帝国》系列的连载无疑是成功的,同时也为电影市场开拓贡献了一份力量。
其次,单纯的视觉体验只能带来一定的观感刺激与冲击力,电影真正使人震撼人心的,还属故事情节带给人们的理性思考了。可以说初看该电影观众也许只是沉浸在独一无二的特效世界中,但随着时间循序渐进,人们更多关注其故事内涵以及人生感悟,更为深层次的世界认知。电影《黑客帝国》系列是另一种程度的人类世界末日写照,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人类以制造各式高科技产物而津津乐道,机器便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人类似乎仅沉浸于发明创造的乐趣中,并未对自己所创造事物日后产生的后果而考虑,始终认为人类身为世界主宰,没有生物可以代替,更不会被自己亲手的创造物而反噬,这就是人类的自大。电影很巧妙抓住这一视觉,将20世纪新高科技产物机器人搬入屏幕之中,成为主宰世界的载体,而人类则沦落为如蝼蚁一般的奴隶。
该电影具有独特的构思方式,叙事方式也算一种新式创新,将人类与科技产物推入至高点,被电脑统治的世界,这一话题本足够引起观众的想象力,加之故事情节发展愈演愈烈,战争一触即发,随之人们也在遐想未来世界究竟是何种状态。电影《黑客帝国》人与机器战争这一主题,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却有一定的现实性意义,如今人们沉浸在“科技至上”的热潮中,该影片无非具有一定警示作用,万事具有双面性,这是人类值得深思的一点。从电影第三部终结而言,人类与机器达成协议,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如何平衡世界元素,同样是人类需要面临的难题,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中,不妨停下脚步感受一番世界的真正含义。
最后,该电影在快节奏情节之下,同样插入了男女主角的感情戏码,从两人初步相识到相知相爱,最后将同生死共患难,上演了一出至死不渝的爱恋,使观众在紧张刺激的环境中,有所放松,不至于全程思维紧绷。除此之外,电影中既有中西方的宗教哲学概念,也有掺入一定的中国功夫元素、枪战元素,外加世界末日情节遐想等,多种元素相互交织融合,并未触碰出尬点之处,反而呈现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大餐”,可以说实属难得。
电影《黑客帝国》不仅优在自身具有特立独行的视觉盛宴,外加足以能够有所延伸的故事情节,勾勒出科幻领域令人赞叹的三部曲,在感受娱乐刺激的同时,不忘思考人类与世界的和谐共处,精彩且有深层次含义,能够得到好评实至名归。
黑客帝国的几个问题:
史密斯通过电话线从虚拟的母体来到现实,这只是他的思想被注入到了贝恩的大脑内了,并不是他的本体来到了现实中。看看他用的还是贝恩的身体就知道了。类似于精神控制、洗脑之类的情况。人们能够通过脑后连线进入母体,用自己的脑电波在母体里体验各种几乎是真实的感觉,味觉,触觉还有痛觉。同样母体也能用一段脑电波通过有效的连接进入人脑,从而取代他们并支配他们的身体。
母体设计师设计制造了母体这个人工智能计算机和他的系统软件,就是母体世界,之后把自己的身体或大脑也连接到这台超级智能电脑上了,就像其他那些被当做能源的人们一样,身体被放在一个培养皿内,大脑却依然活在虚拟世界里,区别可能是母体之父的思想是自由的,没有被电脑安排在虚拟的身份过着虚拟的生活,他知道这个虚拟世界的一切,就像Windows系统里面的Admin(超级管理员)一样拥有所有的系统访问权和修改权。身体或大脑则是被安放在现实世界母体基地里面最安全的地方罢了。
史密斯特工本身只不过就是这个超级计算机里面的杀毒程序而已,只不过对于尼奥的恨意使他变化了(参考基因突变,原理找度娘自行补脑),从一个杀毒程序变成了一个超级病毒,会自动学习并升级,欺骗母体这个超级系统,使自己不能被母体清除。而尼奥就像我们现实世界里的黑客一样,能够进入不被允许进入的计算机内,任意浏览,修改里面的程序或文件。正好尼奥这个黑客可以制服史密斯这个病毒,所以他就提出了让母体不再进攻锡安,自己帮母体清除已经扩散的史密斯病毒。母体毕竟是一个超高级的智能计算机,但苦于自己的防御措施对史密斯已经无效,考虑到自己的生存情况,最终答应了尼奥的条件。
朋友关于最佳第六人的问题,这就是见仁见智了。一下是我个人观点:
之所以是这第六个尼奥成功了,是因为他是这部电影的主角,有主角光环,如果我们用前面那几个英年早逝的尼奥拍黑客帝国,不用三部曲,一部的120分钟都用不完就结束了。
再者,现实生活中的你,有没有经历过一些很惊险,或者当时没觉得如何,但现在回想起来却后怕的事呢?为什么我们站在这,有些人却变成了一块石碑(电视里面的公共事故多了去了,我们身边的活生生的例子也不少吧)。人们都有自己的世界,都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角,其他人不过是龙套,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躲过了一次次的危难依然坚强而苦逼的活着。这是主观的。
客观的说,母体之父也在电影里提到了一点,他说一系列数学精确计算后本应该很完美很精确的得到一个自然和数,但偶尔也有些除不尽的质数,这也完美数学都没有解决的数据,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外。可能六号尼奥就是个意外,他的一系列的选择,使他最终完成了其他尼奥没完成的事。这就像我们人一样,每个人都是特别的,都有自己的性格,脾气和梦想。绝对唯一。导演就像是故意安排,让没有任何束缚,自由自在,独一无二的人性和严谨的,完美的,循规蹈矩的科学做了一次对决。科学按步就班,循规蹈矩,绝不做程序设定以外的事。人性随心所欲,没有什么固定模式,决定就在一念之差。最终人性赢了,也昭示着人类赢了,不管是电影里的还是电影外的。
人类是伟大的,人也是最特么复杂的,比任何机器电脑都复杂。
谁对《黑客帝国》感兴趣,谈一谈你对其中的思想的认识?
一开始,人类和机器大战,结果人类输了。但奇怪的是人类没有灭亡,而是变成了机器的能源。机器从人类身上获取能源显然是个假象,或者说,人类的确在做机器的电池,但这显然不是机器的目的,因为它们从人身上获取能源显然不如直接获取养活人类的那种能源来的划算。机器没有灭绝人类,可能有两个原因吧,一方面,一开始机器就有怜悯之心,它们不希望人类灭绝,但又不再想受人类威胁,最好的办法就是囚禁他们的身体,然后用一个虚拟世界来控制他们的精神,把人类作为生物电池只是副产品;另一方面,可能是机器希望研究人类以改善他们自己,同样出于消除人类威胁性的考虑,必须把人类以某种方式囚禁起来。我想对于Matrix的产生两个原因都有一点。总之,Matrix就这样诞生了。不管第一个Matrix是怎样的,总之它就是个真到让绝大多数人都以为是现实的虚拟世界,所有人的身体都在当电池,而他们的精神都活在Matrix中。Matrix的设计者就是那个设计师了,我认为他和第三集里的机械大帝是同一个东西,它就是机器世界的最高管理程序,机械大帝是它的载体,设计师是它在Matrix里人型化的投影。当然,也有可能设计师只是最高管理程序的子程序罢了,因为机器们可能有很多事情要管,不是只局限于Matrix。
继续说情节——一开始,这个设计师的脑袋似乎只有一根筋,它设计的Matrix里的所有东西都是可计算的,就是在数学上是完美的,人类也必须在这个完美的数学模型中运行,但显然人类不是这样,人类的怪点子太多了,所以第一代Matrix崩溃了。他不死心,还以为这是因为人类不适应新环境,所以又以人类历史为背景重写了Matrix,但这一代Matrix又失败了。最高管理程序(或者是设计师)于是只好又编了一个研究人类心理的超级程序—它就是先知。在她的提示下,设计师的脑筋开始有点会转弯了。他让matirx里的人类开始有选择,这样Matrix就更接近现实世界了,但是这个Matrix还是有问题,主要是两个:一是人类中总有1%的人不那么老实,他们总觉得Matrix不是真的,如果把他们闷坏了,Matrix还是会崩溃;一是由于Matrix系统的不断改进,一些旧的程序会不时被删除,但总有那么一些程序不想被删,它们就在Matrix里躲起来(那个法国人就是这类程序中的佼佼者),成为非法程序,这种程序总删不掉的话,Matrix也有崩溃的危险。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设计师想到了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一方面,他让那1%不太老实的人觉醒,从Matrix中脱离,让他们在现实世界的地底造一座叫zion的城市,成为Matrix的黑客,进行抵抗运动,实际上这是完全在设计师的控制之下的,这只是一种迂回的控制,因为如果把这些人强行压制在Matrix里反而对Matrix不利;另一方面,设计师集合他能找到的所有非法程序的原始代码(应该是原始代码,因为如果设计师直接知道非法程序的代码,那它直接删就行了)编写一个叫做“救世主”的程序(代码),这个程序显然可以发展成非法程序的最终形式,这个程序被植入Matrix的某个人类的精神中(到底怎么选中这么一个人的,电影里没说),那么这个人就成为救世主,之所以叫他救世主是因为它的一个作用就是它是那些zion中觉醒的人类的“救世主”,因为每到zion的力量强到开始对机器产生威胁时,黑客们就会遇到先知(这也是设计师的安排),先知会告诉他们寻找救世主,说救世主能帮助他们打败机器,救世主被找到后不久,也就正好是它的超能力觉醒的时候,这其实是他身上的那些非法程序的代码终于成熟了,这样,又在先知的指引下,黑客们和救世主来到Matrix的代码之源,救世主见到设计师,得知真相后,救世主不得不带着身上的非法程序代码、按设计师的吩咐返回代码之源,让Matrix的代码库升级,Matrix并在此基础上升级重载,重载后的Matrix就能对付原来那些非法程序了(救世主这一身份只不过是为他的归还代码找个理由罢了)。在救世主见设计师时,机器军队也在毁灭zion,救世主完成他的“升级代码库”的任务后还有一项任务就是从Matrix中选23个男男女女重建已毁灭的zion,当然,也许是几代之后,这23个人的后代们又会在先知的指引下去寻找新的救世主。可悲的是,救世主往往只能选这一条路,因为如果他不这么干,设计师就会毁灭全人类。这里顺便说一下,救世主到底是人还是程序?其实,Matrix里的程序和人的精神(灵魂)的差别已经很小了,像第三集的印度人都有了人类的爱情和亲情,他们的不同可能仅仅是载体不同而已,程序的载体是芯片,灵魂的载体是人脑。所以,程序和灵魂是可以结合的。救世主其实就是以人脑为载体的人本身的精神和“救世主代码”的结合体。精神和代码已经不分了。
以上是前几代救世主的命运,到了Matrix升级的循环到了第六代的时候,先知这个程序可能是研究人研究得深了,自己也变得人性化起来,逐渐变成了一个好人(正确的说是一个善良仁慈的程序),她开始收留一些非法程序,有的被她养着,有的成了她保镖,它还开始怜悯起那些觉醒的人类前赴后继但全不知情的抵抗和一次次被毁灭的结局。因此,先知开始有了一个计划,她要通过一个方法让Matrix的升级在这一代结束。她的计划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她要让这一代的救世主在见到设计师时不选择进入代码之源,她的方法是让设计师稍稍改变救世主的代码,让他爱上某一个黑客(当然这一意图是不能让设计师知道的,先知可能是告诉设计师她只是要做个小实验罢了,比如说观察加入爱情后救世主的反应,第二集里设计师自己也说:“观察你的反应是很有趣的”,先知料到设计师会低估爱情的力量,认为救世主还是会选择进入代码之源。所以我觉得neo爱上trinity是先知和设计师的安排,这虽然很可悲但却合理)这样救世主为了救心上人而放弃进入代码之源。第二集结束时,先知的这一步计划成功了,但仅有这一步是不够的,因为如果救世主不进入代码之源,那么设计师就会毁掉全人类,而且zion照样会被毁灭。所以另一方面,先知必须要给救世主准备一个可以和机器大帝(设计师)谈和的筹码,这个筹码就是smith。先知说了,Smith是救世主程序的反面,我认为这样的程序是不可能自己形成的,smith这一程序应该是先知一手改写的。按照设计师的说法,先知这一程序是要定期检查的,不然也会危及系统,这说明先知在Matrix中的能力(或者说权限)是相当大的,她极有可能用某些方法改写了smith的程序(连法国人和印度小女孩都能编写程序,何况是神通广大的先知呢?),而且是用救世主程序的反面改写的,所以smith还是个合法程序时,他就强烈表现出非法程序的“气质”(审问Morpheus那段,他想脱离Matrix的愿望比neo还强),而在救世主身上的非法程序代码苏醒(力量觉醒)之时,smith身上的非法代码也激活了。如果说救世主是设计师可控的非法程序最终形式的话,那么smith就是设计师意料之外的最可怕的非法程序。其实,smith是先知计划中很重要的一枚棋子,先知就是要让smith强大到设计师无能为力的地步,而只有neo可以凭借身体内与smith相反的代码将其中和,neo以消灭smith为条件换来和平。——以上就是先知的如意算盘了,这其中有一些过程先知可以凭借她在Matrix内的精密计算和她对人类心理的深刻理解而预知,还有一些也是听天由命的,正像最后设计师对先知说的:“你玩了一个很危险的游戏”。先知基本上也就是赌一把。
整个Matrix系列说的好像基本上就是先知这一人类拯救计划的执行过程。这一代的黑客代表人物Morpheus和Trinity等人找到了这一代的救世主载体Neo。Neo在历尽磨难后终于变成了救世主(其实是必然的),他同时也爱上了Trinity(其实先知早就告诉Trinity了,这根本就是先知安排的——我们经常说的“造化弄人”实际上是不是脑子里被写进了一个程序呢?)。(第一集)
Simith在被Neo干掉之后也顺理成章地成了非法程序,能力开始成长(复制能力)。然后neo他们又从非法程序的精神领袖那里抢来了知道如何进入代码之源的程序。从这个精神领袖的话中得知,似乎每一代救世主都要找他麻烦,似乎这也是设计师的安排。Morpheus他们在得到Neo后变得越来越神勇,原来见到Agent像耗子见了猫似的,但这时已经不怎么害怕了,还能和他们过几招。后来neo终于见到设计师,Trinity也 “很及时地”遇到危险,得知救世主真相后的neo为了救心上人还是弃全人类不顾,毅然决然救了Trinity,回到现实。得知真相的Morpheus也备受打击,从此光采尽失。这时neo突然有了在现实中击毁电子章鱼的能力,当然,用了一次就晕了。(第二集)
这时,有复制能力的smith居然复制到了一个zion的人类身上还把人类的飞船都破坏了。这些飞船上有人类最厉害的武器(那种按一下机器人就死光光的东西,忘了叫什么了)。这时只剩下配合neo他们行动的两艘飞船了。一艘返回zion去支援那里只用非常简陋的机器人和电子章鱼拼命的人类军队。另一艘载着neo和Trinity去机器城见机器的老大——机器大帝。途中遭被smith复制的那个人的突袭,neo双眼被刺瞎,但他在现实中感知和摧毁代码的能力却完全觉醒了,其实这是因为在第二集结束时,neo接触了Matrix的最高管理程序——设计师而成长了,他原来只能在Matrix中感知代码,现在由于学习,他也能在现实中感知代码了,原来必须接触Matrix,现在可以远程感知了(所以neo在现实中有超能力根本不是说zion也是虚拟世界,只不过是neo的能力从插卡式进化到遥控式罢了,他在现实中的超能力还是仅限于代码的)。他们干掉了这个smith,终于闯进了机器城,但Trinity牺牲了。这时,Matrix中的smith果然已经如先知预期的那样几乎把整个Matrix里的人和程序都复制成他自己了,包括先知自己在内(至于为什么smith吸收了先知之后还是不知道这是先知的计划,这可能是因为先知这个程序即使被吸收也还是有保护代码,smith无法完全破解——只能这样理解了,不然我的文章就白写了)。Neo和机器大帝达成协议,进入Matrix消灭Smith,换取人类和机器的和平,机器大帝同意了。结果Neo和Smith在无数Smith的注目下决战,Neo当然打不过Smith了,但是最后Smith同化Neo时,Neo释放自己的代码,和Smith同归于尽了。这时,所有被smith同化的人都恢复原状,而和Neo的决斗的那个Smith恢复成了先知(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吸收了先知的smith显然是所有smith中最强的,所以代表无数smith和neo决斗的就是先知同化成的smith,从躺在地上的先知嘴角含笑来看,先知在被smith吸收后应该是还有自我意识的,她知道自己的计划终于实现了)。这时,进攻zion的机器大军也撤退了。第二天,先知和设计师碰面,设计师承诺遵守诺言,不再迫害那些觉醒的人类,从此人类可以在Matrix和zion之间自由选择。Matrix里第一次升起了不带绿色的朝阳,地球成了一个人类和机器、机器城和zion、觉醒的人类和Matrix中的人类、合法程序和非法程序共存的和谐世界。革命成功了!(第三集)
Neo死了吗?他可能的确牺牲了,也有可能只是精神中救世主程序的部分与Smith中和了,因为先知说,Neo还是可能会来的,她的意思是不是Neo作为一个普通人回到Matrix中?这些导演没有说,留给我们自己去想了。
请问大家看过电影“黑客帝国”和“功夫”的,你们觉不觉得周星驰的“功夫”好像都在模仿它?
数数模仿了多少影片
无厘头喜剧中历来充斥对经典的模仿,中外影片概莫能外,如果一个经典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是以正剧的面目,那么它第二次出现的时候就一定是滑稽和可笑的了。不妨看看《功夫》究竟模仿了哪些影片。
《黑客帝国》
尽管星爷不承认自己模仿了渥卓斯基兄弟的创意,但是在这个冬天漫天飞舞的不仅有雪花,还有数不清的黑衣斧头帮。
《七十二家房客》
作为一部被翻拍多次的经典话剧,我们可以在邵氏的版本中看到谈恋爱时期的沈殿霞和郑少秋。另外,如来神掌也是有来历的,那是一部60年代风靡港岛的神怪动作片,搞怪版的杨过和小龙女就是发轫于此。
《六指琴魔》
琴魔兄弟以琴声杀人于无形,但是扮相实在不能和林青霞姐姐的正版“六指琴魔”相比啊。
《闪灵》
阿星去“不正常人研究中心”寻找火云邪神时,地道里涌出鲜血的镜头来自库布里克的《闪灵》,对于这一点星爷很自豪地承认了,看来他对大师素有好感。
《木乃伊》
琴魔兄弟放出的魔鬼和《木乃伊》《指环王》《加勒比海盗》应该都有点血缘关系,火云邪神也和古鲁姆也有几分相似,为此,我们不得不佩服香港先涛数码的技术水平。
《少林足球》
“还踢球?”阿星的开场动作还是利用足球耍宝,不知道这几个华丽的颠球动作有没有借助电脑特技?
《超人》
“神雕侠侣”的飞行动作不会是从超人那里学来的吧,难道超人也在白驼山练过蛤蟆功?
《纵横四海》
阿星不要跑得太帅啊!他从汽车下溜过的动作好像张国荣,当然,也许说他和包租婆那风火轮式的跑法像《猫和老鼠》可能更加合适。
《城市之光》
在星爷的想象中,爱情都是很凄美的吧。小人物的温馨和浪漫,还有有残疾的弱女子,都让我们想起了那个卓别林的经典故事。
李小龙
这还用说吗?拍这部影片不就是为了向偶像表达如滔滔江水一般的崇拜之情吗?值得一提的是那白衫黑裤的造型来自《龙争虎斗》。
《蜘蛛侠》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绝对不是油炸鬼的首创。
《少林足球》
“我本身是一个公司职员,戴眼镜是很合理的。”四眼仔的台词让人想起某场友谊赛开赛前的段落。
parity评论:
星仔的无厘头风格大家是早就领教的了。就是因为模仿,才产生特别的喜剧效果。把正剧的点睛之笔置于小人物的生活背景之下,凸现滑稽搞笑之处。个人觉得,表面上是“模仿”,实质来说,是继承和发扬。